欢迎来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才战略研究所  
注册  |  登录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专家委员会 专业人才库 人才测评 企业招聘 培训动态 培训服务 证书查询 高校招聘 最新公告 联系我们

  热门资讯

·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做好留学人才 

· 中国需提升人才全球配置能力 

· 新时代 留学人才大有可为 

· [职通车]天津人才新政6天落户58 

· 20余城掀起“人才争夺战” 吸引海 

· 【图解】习近平引领加快建设创新型 

· 新起点,开启中国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 全国高技能领军人才座谈会在北海举 

· 【职通车】京沪入局“升级版”人才 

· 天津进一步升级人才“绿卡”服务功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力资源开发 > 孙锐:推动人才资源与高质量发展相协同要坚持分层分类

孙锐:推动人才资源与高质量发展相协同要坚持分层分类

来源:《中国人才》杂志第8期   发布时间: 2020-12-16 11:08:09   浏览:1625次  字号: [大] [中] [小] [收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展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才资源开发活动,人才工作实践也进入一个重大创新期。但与此同时,我们要看到,我国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差异,使各地高质量发展也会有差异化的内涵。

推动地方人才资源与高质量发展相协同,要坚持“分层分类”的视角,分析不同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人才工作重点任务。盲目超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片面追求人才工作目标和政策举措的“高大上”,不仅难以达到区域人才工作预期目标,反而将有害于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我国地方人才发展和人才工作推动总体上存在四个基本发展阶段,即城市化进程中的人才工作阶段、传统工业化进程中的人才工作阶段、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人才工作阶段以及创新经济进程中的人才工作阶段。对应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其人才工作背景、特征、重心及主要任务均会有所差异。把握好不同人才工作发展阶段的人才工作核心重点,才能更好地解答推动当地人才资源与高质量发展协同的基本问题。

一、城市化进程人才工作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应对策略本特征

1. 基本特征

处于这一阶段主要是我国中西部的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其普遍特征是工业化基础支撑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贡献低,经济社会发展还主要依赖于政府投入和基础建设,或者依靠传统农牧业、商贸服务业或产业行业带动支撑。这些地区往往缺乏人才开发、制度环境建设方面的软投入,尚未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和发展意识。与发达地区相比,这些地区一般存在产业人才素质水平较低、缺乏高技术含量的平台载体、劳动力市场不够活跃、人才公共服务欠缺、职业教育资源较少等问题。

2.人才发展任务和人才工作重点

处于城市化或城镇化进程中的人才工作,首先要解决“人才工作意识不强”和“人才有没有”的问题。其工作着力点首先要统一思想、提升认识、创新政策,围绕“人才流入区”建设,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增强产业人才承载力,做大人才增量、做强人才存量,做优人才质量。其次,要强调政府人才工作引导和提升用人单位人才意识,培育区域骨干平台载体,提升教育培训投入水平,扩展人才跨域交流渠道,强化人才智力柔性引进。同时,要突出抓好重点经济领域、公共服务领域和重点机构单位实用人才、适用人才和骨干人才梯队建设,紧抓党政、科技、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及农牧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优化科技、技能、产业发展带头人梯队体系。再次,要树立“大人才观”和区域“一盘棋”人才工作观念,建立党政“一把手”人才工作研究、推进制度。此外,要强化党管人才工作合力,广泛调动发展乡缘、血缘、学源等社会联系,增强人才、项目、信息、资金汇聚能力,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禀赋,为形成人才发展和经济发展后发优势营造条件。

二、传统工业化进程人才工作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应对策略  

1.基本特征

处于这一阶段的地区以我国一些老工业城市和传统工业、制造业基础较为发达的地市为代表,如重庆、青岛、大连、洛阳、哈尔滨等地。这些地区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制造业资源、技术技能人才和基础设施,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工业链、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城市化产业集聚和技术人才集聚。其不足一般表现为:产业发展处于中低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人才经济贡献率显著落后于新型工业化区域。他们往往不舍得大规模的人才发展投入。这些地区一般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研发设计人才相对少。在人才发展环境方面,面临地方政府和较多用人单位(企业)人才政策前瞻性、竞争性不足,人才机制不够灵活,人才政策体系更新较慢,人才创新创业链条缺失等问题。

2.人才发展任务和人才工作重点

处于传统工业化进程中的人才工作,首先要解决“人才优先发展程度”和“人才多不多”“人才行不行”的问题。其工作着力点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围绕打造“人才优先发展区”,把握、做强“技术人才红利”,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互动融合,强化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支撑作用。

为此,首先要明确急需紧缺人才引育目标,下大力气改善、调整城市人力资源结构,努力引育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重点领域专业实用人才等。其次,要突出重点、内联外引、错位布局,着力构建区域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板块,推动实质性产学研合作,建设创新型、专业型孵化器,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形成区域创新创业人才集群。再次,要充分发挥高端人才“晶核集聚”作用和重大产业项目、平台落地的人才辐射作用,深挖优势产业人才资源,积极增强投入,开展跨地合作,健全人才公共服务和人才市场化服务,推动优势企业、优势平台和优势机构做大做强,形成有利于人才集聚的基础保障条件。此外,要抓住小切口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发挥人才工作考核评价“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促使各级领导真正抓好“第一资源”。

三、新型工业化进程人才工作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应对策略

1.基本特征

这些地区主要集中于我国东部发达省市区,如深圳、杭州、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它们基本完成动能转换,由传统工业化发展阶段进入了新型工业化发展阶段。这些地区往往在互联网+、高端制造、生命生物、现代金融等新型产业发展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些城市的人才吸引力、集聚力显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显现出人才自然集聚效应。此外,这些城市人才经济贡献和报酬水平较传统工业城市成倍提升,形成了科技、产业、服务等多层次人才群落,并且正在享受着青年人才集聚红利。但在国际竞争视角下,这些地区高精尖人才仍显不足,人才集群及平台国际竞争能力尚低,有的人才发展总体环境与国际人才高地还存在显著差距。作

2.人才发展任务和人才工作重点

这些地区将发生从人才优先发展常态化到人才引领发展常态化的重大转变,它们首先要解决“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先进性”和“人才强不强”“人才活不活”的问题。其工作着力点首先要围绕打造“人才引领发展区”,进一步提升城市人才能级和人才活力,构建产生全国影响力的人才创新优势和人才效能优势,打造具有高强辐射性的区域人才发展中心高地。

为此,首先要努力融入世界核心创新网络和产业网络,优先引进国际化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培育一大批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现代科技、信息、金融、咨询和人力资源专业服务人才。其次,要建立前沿项目、人才发现机制。依托国家项目和基地建设,培养一流学科带头人,带动培育一批前沿技术、基础研究和新兴产业领域后备人才。积极推进新型科研机构运作模式,打造与发达国家先进科研院所相匹敌的机构运作机制和创新环境。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成果与人才评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相关机制。再次,要建立开放、多元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产业跨界融合体系,形成人才与资本深度契合的支持机制。完善各类创业服务模式融合发展的生态系统。打造跨境协同创新平台,支持企业“走出去”,就地开发使用境外高端人才。

此外,要繁荣科技服务和人才服务产业,助力研发设计、创业孵化、科技金融、信息服务业态发展,聚集一批国际化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标志性品牌。要建设国际化、高标准的工作生活服务设施,以及高品质、高效能的公共管理及服务体系,打造人才发展法治建设先行区。

四、创新经济发展人才工作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应对策略
1.基本特征

处于这一阶段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模式和内涵均发生重大变化,迈入绿色经济、研发经济、智慧经济发展的新形态。典型区域如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区、苏州新加坡园区、宁波高新区等。这些地区发展所依赖的核心要素是人才智力资本。高水平、专业化的特定领域人才以其国际化战略思维、前沿尖端技术和知识技能诀窍,推动、实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并不断催生、扩展新需求、新市场、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服务,如“大数据+”新应用、“互联网+”新模式、人工智能新场景、机器人新技术、现代金融新产品等,进而引发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与传统经济形态相比,创新型经济依靠智慧型大脑,能够提高数十倍、上百倍的产业附加值。

创新经济发展较早、较好的地区,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创新创业网络和生态圈层,其中人才活力自由迸发,创意创新充分涌流,第一资源发挥出前所未有的引领作用,现代创新要素共同参与构建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成为其真正感召人才、凝聚人才并使之发挥作用的“吸引子”和“能动场”,是其高质量人才发展环境构造的核心表征。其中体现出:在创新经济发展形态中,核心双创要素布局与人才工作推动密不可分、难以割裂、互为短长。
    2.人才发展任务和人才工作重点

创新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人才工作,首先要解决“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布局”和“人才专不专”“人才优不优”和人才发展国际化问题。要着眼于市场化方式、法治化思维、社会化参与和国际化发展,围绕打造国际化“人才生态发展区”,进一步提升配置高端创新创业要素、汇集顶尖人才智力资源、从事基础原始创新的能力,打造国际高水平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进而产出一批改变人类工作生产生活方式的原创性思想、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性产品服务,掌握一批国际重要学科和产业话语权,健全完善开放包容、结构多元、自我进化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为此,首先要对接培育原始性创新、颠覆性产业及获得全球技术主导权的人才新需求,大力推进国际人才引进开发。与世界公认人才集聚高峰和创新创业高地强化合作网络链接,拓宽核心创新要素配置通道,不断吸引集聚国际顶尖、优秀人才,塑造形成高精尖人才红利、研发人员红利、工程师红利、高技能人才红利、企业家红利和创业者红利,持续增强引领创新发展的人才发展生态系统国际竞争力。

其次,要以行业顶尖人才为核心,打造战略创新耐力平台和原创研究投入平台,积极引入研发经理运作模式,推动多学科、多机构交叉,建立企业家精神、创业市场、大学和科研机构、人才库和风险资本、中介服务机构等互动融合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形成智力产品驱动的内生发展动力系统。

再次,积极探索构建世界一流教育制度、人才培养制度和人才使用制度,形成适合一流人才创新创造和作用发挥的“类海外”“超海外”软环境。试点采用国际通行的做法来吸引和留住一流人才,建立人才本位、专家本位的机构平台管理体系,推进人事聘任、考评制度和行政服务体系国际接轨;为国际优秀人才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稳定充足的科研基金支持和国际一流科研设施,以及配偶工作、子女就学安排及良好的医疗保障和退休待遇。

此外,要推动文化艺术、科学教育、专业组织、服务产业繁荣发展,打造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的知识社区、智慧社区,促进人才、组织、社区的丰富化、多元化联系。营造尊重人才、崇尚法治、社会诚信的城市气质,塑造开放多元、兼容并蓄、和谐共进的文化氛围,形成各类人才有机集聚、互动支撑、相融相合、互利共生的人才生态发展区域。
   3.对人才工作发展阶段的总结与思考

从当前情况看,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处于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深入推进,整体上呈现出东部引领、西部跟随的状况格局。人才工作发展水平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呈现出由强到弱的梯次分布,进一步显示出人才工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同关系。

当前在全国层面上,人才工作发展的城市化进程阶段、传统工业化进程阶段、新型工业化进程阶段和创新经济发展阶段并行存在,不同地区可能处于其中一个阶段或者由一个阶段跨入另一个更高阶段的发展进程中。通过对以上方面的调研分析,可得出如下观点:

首先,对于国家整体而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其主要方向指向和内涵内容。总体上看,它是指推动国家由传统工业化阶段迈入新型工业化阶段,进而进入创新经济发展阶段,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通过这样的阶段层级跃升来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体到各个地区,当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处于由传统工业化阶段迈入新型工业化阶段的关键节点上,同时也有部分发达地区已经进入新型工业化阶段。处于城市化进程阶段和创新经济发展阶段的地区总体较少。

其次,对于一个省级区域而言,它可以处于一个人才工作的进程阶段,或者处于由一个进程阶段迈入另一个进程阶段的跨越期。对处于不同进程阶段的地方而言,其“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内涵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指向相同,都是朝向更高层级的上一阶段发展跃升。由于不同地区发展目标不同,其人才工作重点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推动地方人才资源与高质量发展相协同,要以分层分类的视角,探讨分析不同地区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人才政策的供给匹配问题。

再次,不论处于何种进程阶段的地区人才工作,其中都体现着一个基本规律: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和人力资本是一个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本质资源。地区发展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竞争、人才效能的竞争,进而延伸到人才发展环境的竞争。

此外,通过地方调研,我们看到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是相互塑造的。人才发展和产业发展具有“耦合”效应,新产业、新人才、新城市之间是“对偶”关系,产业、人才和城市相互捆绑、相互嵌套,互为前提、互为因果。我们看到,世界创新高地,如以色列特拉维夫、法国苏菲亚园区等已经由创新经济发阶段进入大脑型经济发展阶段,他们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竞争。

“动能转换”的实质是由传统工业化阶段到新型工业化阶段的跃升、攀升过程。对于已经进入新型工业化阶段的城市而言,“引进一个人才、带起一个团队、兴起一个产业”的人才“雁阵效应”会反复出现,“人才引领”将成为发展的常态事件。更为重要的是,城市发展的阶段层级越高,人才对城市的产值贡献将会越大(对发达经济体而言,人力资本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因此,未来城市发展将会由于人才以及人才工作的深入程度产生分化。

还有,2017年以来全国各城市开展了较为激烈的人才竞争,不可否认,在凸显各城市有着较强的人才优先发展意识、人才引领发展意识的同时,也存在着个城市人才政策同质化的现象。但是,有专家指出:金融+互联网产业只可能在一线城市繁荣,制造业及其人才发展才是非资源型地区发展升级的不二法门。城市定位不准、环境建设不足,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并不会促进城市人才、产业良性发展。城市人才竞争要走一条差异化竞争之路,人才工作与地区产业、资源、禀赋、项目对接,与区域战略布局协同,才能显现出其价值和意义。

最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推动人才资源、人才工作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协同,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创新活力。未来一段时间,基于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策略,以及各地政府的机缘与实干精神,各地人才工作和人才发展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作者系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人才理论与技术研究室主任)

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研究》(20ZDA107号)阶段性成果。

 

相关链接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专家委员会 | 专业人才库 | 人才评测 | 企业招聘 | 培训动态 | 培训服务 | 证书查询 | 合作联盟 | 最新公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才战略研究所  联系电话:  010-83687696   传真:010-83687696 邮箱:rczlyjs@126.com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88号  邮编:100070   法律顾问:邓小华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学术探讨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着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